| 
 | 
 
 
有人说:除了房子以外,真的还有很多可以关注的事情。但如果再努力收入都赶不上房价的增长,所有的职业规划面对房价都变得不值一提的时候,我们还能这样轻松地谈论诗和远方吗? 
 
所有人都在讨论房价 
 
以前我的博士班同学聚会大家都会讨论宏观经济问题,很少直接谈论房价。但最近的一次活动上,几乎所有人都在围绕着房子争论。我的微信群和朋友圈也都被房价的文章充斥着。 
 
以前的一个房产中介朋友,最近也因为违规操作面临牢狱之灾。 
 
子已经让所有的人沦陷,似乎也让原本的朋友和同学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毕竟有的人买了,有的人还没买:有的人买的早,有的人买的晚;有的人经济条件好,有的人经济条件差。 
 
每个人都很紧张,其中分成了两大类。 
 
一类是多军,手中持有房产,必然唱多房价;一类是空军,只是空军的底气在高涨的房价面前变得越来越软弱。 
 
你一定会注意到:在这种激烈争论的时候,总是会有人默默不语的待在那里。 
 
这种状态令人很不喜欢。除了房子之外,真的还有很多可以关注的事情。 
 
但我也承认,房价飙升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我的90后学生们。 
 
90后学生们如何安放自己的梦想? 
 
有一天,我的一个学生吐槽说:找了个男朋友,但是感觉买房落户在北京好艰难。 
 
我知道她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但仍然感到惊讶。 
 
我原以为90后们在房子问题上会比较洒脱。一是他们还年轻,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二是家庭条件都好了,买房的压力会小一点。 
 
可实际上我错误的估计了形势。 
 
当很多人在考虑换一个六七百万的房子的时候,我们还有大量来自二三线城市普通家庭的年轻人。他们家庭的积蓄很有限,可能现在连首付都已经拿不出来了。 
 
而他们很优秀,也想留在北京上海深圳,也想有一个好的职业发展平台,也想无忧无虑的坐在咖啡馆里喝下午茶。 
 
但这个成本越来越高,让很多孩子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包袱。 
 
这种情况之下,当有学生向我讨论职业发展问题的时候,我会很为难和尴尬。 
 
放到以前,我一定会鼓励他们努力工作和奋斗,机会一定会垂青勤奋的人。 
 
但现在我不太好意思这样讲了。 
 
因为无论我给出多么有价值的职业发展的建议,最后都躲避不了一个必答问题:买不起房子怎么办?落不了户怎么办? 
 
所有职业规划在房价面前都变得如此不值一提。 
 
事实也是这样残酷,再努力你的收入都已经赶不上房价的增长。 
 
我常常会无奈的回避这类问题,最多会建议学生认真考虑一下,你是否能够找到一份赚钱足够多的工作,或者得到父母的经济支持。 
 
记得小时候的座右铭是: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而如今,伸手向父母要钱买房已经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 
 
有的人会辩解说,这是帮助父母理财了。 
 
明明是从自我需求出发而已,却如此冠冕堂皇。 
 
那些房事中变坏的老人 
 
我的一个朋友买房遇到纠纷。他已经付了数十万的定金,但是对方因为房价涨了,想要违约,可是一点违约金也不想给。而他已经没法买得起同样的房子了。 
 
不要以为这个房东是个无赖,人家是个老律师。 
 
有了纠纷就打官司嘛,有什么大不了? 
 
可是这个老律师早就设计好了局,甚至将租户拉进来一起做假证。 
 
租户竟然也不知羞耻的参与进来。 
 
买房子千万不要买老年人的房子,这是很多人的肺腑之言。 
 
很多老年人,一辈子可能就剩下一套房子。 
 
他们真的是要靠这套房子发财致富的。 
 
年纪大了,要钱就更不要面子了。别人又不敢有过激的言行,实在是很难处理。 
 
我妈说,她发现电视上的家庭纠纷基本都是跟房子有关系的,而且大多是北京这种城市,常常因为房子,连基本的伦理道德都没有了。她觉得这些人真丢人。 
 
她不知道的是,房价让许多人已不再顾忌颜面。就连好面子的上海人,都在大步迈向幸福的离婚之路。 
 
婚姻的成本有多高,道德的成本有多高,这个问题已不需要回答。 
 
一代人的囚笼 
 
常有人提出一个命题:既然房产都上千万了,何不卖掉变现,去找个安逸的地方养老? 
 
周围很多朋友的房产已经步入千万,几乎是在一年之间。但这样的变化没有让人变得更加安全,而是变得更加恐慌。 
 
人们既享受于账面数字的增长,又恐惧背后的风险和不真实。这种矛盾的心理挑起了赌徒心态。 
 
当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房产中的时候,风险承受能力下降了,反而会被深深的锁定其中。 
 
这是一个囚笼,一代人给自己编织的囚笼。 
 
但我们终究会老去。当我们老了的时候,看着破旧的空房,想起当年的疯狂,是不是会觉得可笑? 
 
如果高昂的住房成本是我们这代人注定要承受的发展代价,我不希望我的学生们以及下一代仍然要去承受。 
 
财经院校的学生通常能找到待遇良好的工作。但还有更多的学生,他们所处的行业决定了他们并不会因为努力或者职位的升迁而获得更高的经济回报。 
 
这是非常不公平的一点。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放弃传统的工作岗位,涌向互联网和金融,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到收入问题。 
 
我在制造业的同学抱怨已经招不到厉害的学生了,他们付不起那么高的工资。 
 
制造业的空心化最终会让我们每个人去买单。 
 
在囚笼里,你嘲笑着别人动作慢了,而你自己,也终会碰到墙壁。 
 
本文作者:Dr.海松 
 
 |   
 
 
 
 |